從小接受愛國教育,人民英雄深深的影響了我們這一代。
當時看的最多的電影就是抗戰的,什么《野火春風斗古城》、《地道戰》、《地雷戰》、《小兵張嘎》等等和英雄有關的電影,讓我和小伙伴們無數次把木棍作槍作刀,在田野間、草垛旁攻殺戰守,斗隱埋伏,向英雄致敬
在河邊戲水,撒尿、釣魚、抓蟋蟀
消滅害蟲
孩子的快樂是相互感染的,一點點有趣的事都會被放大到天馬行空,懷念童年。——一起拍蒼蠅
用器皿筋做呲水槍
哈哈,“氣米芯”做的水槍,每天都濕漉漉的,為了此戲,把爸爸成捆的氣米芯全部鉸斷,分給小伙伴各自做槍,結果是被爸爸暴打一通。
跳皮筋
把安全套當氣球吹
哈哈,這個還真是見過,去同學家玩,也沒什么可玩的,他父親不知什么時候從醫院拿回來成打的“氣球”,那時根本不知道這是干嘛用的,只知道比氣球吹的大,韌性還強,玩的不亦樂乎,多年后想起,還覺得挺可笑的,原來不經世事之時就已經親密接觸過了。
跳房子
跳格子,也有叫跳房子的,無所謂什么了,畫上幾個格,大家一起跳,走在街上,隨處可見那種用從學校偷回的粉筆畫的歪歪扭扭的格子。女孩子們特別愛玩。
在電子游戲廳玩街霸
中學時,街機也曾讓我著迷,(小學開始住校)為了這個游戲,每天省吃儉用,中午這頓飯是堅決不吃的,省下來的錢全部變成了游戲幣子,中午放學直奔游戲廳,上課前五分鐘準時歸校,可見只要是人感興趣的,是很有毅力堅持下去的,我堅持了一個學期,當然,有利就有弊,在游戲廳“開發”智力的同時,學習成績從全班前三垂直降落,直到快步入后進生的行列,被女班任用鐵尺打醒,那時發誓再也不玩游戲,誓言未必作準,不過直到今天,也只去過兩次游戲廳,對于現在的網絡游戲,我是滴游不沾,甚至懶得看,寧愿看會兒書或發會呆。
捅馬蜂窩被蟄的渾身是包
捅馬蜂窩的下場就是這樣的,唉,有個電影叫《好奇害死貓》,捅馬蜂窩就是好奇害自己。
冬天堆雪人
堆雪人是冬天必玩的熱身項目,這個圖里的軍綠色,當年真的是夢昧以求,為了帽子上能有個紅星,真是絞盡腦汁,以小孩的弱勢向大人逼迫,爸媽根本不理我,因此,能擁有一個紅五星帽徽成了我至今的一個遺憾。軍隊用的那種隨身水壺當時也是我眼紅的特件,從小就對軍人的東西特別感興趣,雖然沒當過兵,但總是喜歡看一些跟軍人有關的影視劇。看汶川救援的軍人我會哭,看《士兵突擊》也會流淚。
<div align="center">等待蹦棒米花的老大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