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到悲秋時節,望著滿園飛舞的黃葉,耳畔獵獵而過的秋風。我便不由得想起宋玉的《九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進而想起了柳永,以宋玉自況的柳永。以及那首同樣以悲秋著稱,又帶有明顯個人自序色彩的《戚氏》詞。作為一代詞宗,柳永一生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長調,留下了很多傳詠千古的名句。這首戚氏詞便是其中之一。作者開篇通過大量景物描寫,晚秋暮雨天景致的描寫,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客居他鄉的外鄉人羈旅之愁,窘蹇之恨!雖寥寥幾筆,一幅失意人的形象便躍然紙上。為了追求(爭強)作品的藝術效果,作者回憶起年少時的青春得意,以及成年后的落魄,仕途的不得意,從而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將往事不堪回首的凄涼,以及懷才不遇的心境刻畫的淋漓盡致!使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藝術手法十分高明。雖然歷史上對柳詞褒貶不一,后人(包括同時代的晏殊、李清照等)頗有微辭,多集中在他的寫作手法上,說他(柳詞)充滿了綺羅之氣。在那個標榜雅正的年代里,難免不被一些士大夫所唾棄,屢遭統治階層和一些所謂“正統”文人的無情打壓。致使他一生四處飄泊,飽經磨難,歷盡滄桑,最后發出:"一生贏得是凄涼"的感慨!但是他對長詞所作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這是不容置否的。此詞頗具代表性,繼承了宋玉悲秋的余緒。而成就尤在六朝小品文賦之上。縱觀此詞,延續了他一貫的風格特點。層次分明,首尾呼應。言以意會,情以景融。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盡情表露,而又不見鑿斧之功!難怪后人王灼在《碧雞漫志》中寫到:”離騷寂寞千載后,戚氏凄涼一曲終。”可見后人對他評價有多高!
——2016.3.4日于磐石站前廣場
附:
“ 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欖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凄然,望江關,飛云黯淡夕陽間。當時宋玉悲感,向此臨水與登山。遠道迢遞,行人凄楚,倦聽隴水潺湲。正蟬吟敗葉,蛩響衰草,相應喧喧。
孤館,度日如年。風露漸變,悄悄至更闌。長天凈,絳河清淺,皓月嬋娟。思綿綿。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未名未祿,綺陌紅樓,往往經歲遷延。
帝里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別來訊景如梭,舊游似夢,煙水程何限。念名利,憔悴長縈絆。追往事,空慘愁顏。漏箭移,稍覺輕寒。漸嗚咽,畫角數聲殘。對閑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戚氏. 晚秋天 (柳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