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2012年的12月21日,二十節氣中的冬至,數九的第一天,今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同時今天也是古代瑪雅文化中第五個預言實現日,“世界末日”一個舊瑪雅歷法的結束和一個全新歷法的開始,因為別有用心的一些專家學者解讀失誤和美國電影2012的放映,導致了全球一些人士對世界末日恐慌。致使一些無辜群眾以訛傳訛,促成了末日經濟的紅火。但是這個末日除了帶給我們新奇和恐慌外,我覺得更多的還是一種反思。地球如今已經被人類的污染和恃無忌憚的開發變得千瘡百孔。地球在喘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在不斷惡化,猶如一位偉大的母親,在養育了孩子之后,他的這些孩子感染的惡習,在母親身上一一試驗,造成了母親的惡疾越來越重。我們關注一下近幾年的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就知道,自然界已經被激怒了。厄爾尼諾現象,沙塵化現象,極端天氣等等,都在預示著我們的索取換來的苦果。地球也許不會在短時間內滅亡,但人類如果還這樣有持無恐的繼續著重工業重污染,無所顧忌的開發挖掘,那么人類生存的空間會越來越小,自然界的懲罰也會越來越明顯。我們的子孫,何以生存?我們的未來何以光明?低碳節能,健康環保。是未來我們要堅持的生存信條,唯有人與自然的和諧才是人類生存的根本。老子說過“道法自然”,幾千年前的祖先便以把自然規律解釋的淋漓盡致了,如老子所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我們今日的幸福是用什么換取來的呢?是未來的幸福!我們已經把后代的資源都利用了,即便后代依舊能生存在這地球之上,那又和地獄有什么分別呢。老子有“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孟子對自然災害也有論述?“當堯之時?水逆行?濫于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書曰?洚水驚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蛇龍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由這段話可以看出孟子對于災害治理的看法是“不能用破壞自然的方法去治理災害”?要按照自然界的法則來治理水災?不能隨意筑堤使之改變方向。害人的鳥獸要驅逐到適宜其生存的沼澤地帶?而不能用殺害的辦法消滅它們。表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荀子認為四時運行,百物生養,是自然的職能,“不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謂天職”。正是由于自然的職能和功效,人才具備了形體,精神也隨之而產生,“天職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荀子 · 天論》)。如果同歷史上的古代先哲的天然或自然觀點相比,則今天的自然生態系統退化完全是由于人類的不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而引起的。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工業革命以來的環境問題的日益加劇,大面積的自然生態系統受到來自人為的威脅,人與天嚴重對立。古語云: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希望國家在未來的發展建設中能夠更加科學合理的利用資源,最大限度的保護自然,倡導人民以自然和諧為基礎,為炎黃子孫的未來留有一片潔凈的天空和可持續發展的資源。
扣題結語:既然是瑪雅文化一個就歷法的節點和新歷法的起點,我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我們的昨天已經涅槃,明天的朝陽是我們新生的開始。讓我們從自我做起,多一點正能量,在生活中勵精圖治有些許改變,成為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更有意義的一員。讓那些舊風陋習在昨日死去,成為我們一個節點。讓自己在新生命中體驗和煦的陽光,我們的新精神 正能量如匯溪入海,為我們的未來鑒證自然和諧才是正道,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標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