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兩天在微博上評價了一下莫言作品。本來,這在文藝界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必定,大家都遵循"雙百方針"嗎。別說是現代的一些作家,二十幾年前,我就對董仲舒的尊儒術,以及,道家的思想是否屬于"主觀唯心主義"體系,進行過嚴厲的批評!包括"實用主義",我覺得皮爾士發明的這套理論,就是響當當的利己主義的代名詞。還有"柏拉圖式"的戀愛觀(簡稱精神戀愛法)——一詞說,不得不說明,我就是這個倡導完美愛情觀的直接受害者!這些都發表在當時的”文藝理論與批評“和一些學術雜志上。當然,過多的評價別人,也容易引起別人的非議。遭到別人的指責。最好的例子就是前年的秋季,有一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位博友轉發杜子健先生(著名作家)的段子,內容好像涉及到《道德經》的第八章"上善若水"吧。不過他卻曲解了這段文字。這對于把道家思想奉為神明的我來說,當然是無法接受的事情。于是,我在他的微博下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本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沒有想到的是,后來卻演變成相互之間的開撕。他用兩篇微博譏諷我,我用四篇微博回擊他。遭到上百位粉絲的瘋狂轉發。可以說不堪其擾。由此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也許,人都是喜歡撿好聽的說吧。由此我聯想到去年我在《文章閱讀網》作編輯的時候,對于一些新手的新作,我都認真的加以臧否,可是卻沒有收到一個人的回應。后來山東的一位作家告訴我,干什么那樣認真呢?也許受到朋友的啟發,進而學會了中庸之道。在以后的點評中,我都是一個好好字,沒想到收到那么多的小紅花(順便說明一下,紅花是代表作者對編輯的肯定)。只是從此以后,我再也不妄加評論了,就連文章閱讀網都懶得上了。心里總想,以后再也不評論別人了,可還是忍不住評論了一回。——雜談
005ZhQO4ly1flt3wiyct8j308a06oglr.jpg (21.75 KB, 下載次數: 2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2-28 10:23 上傳
|
|